家长对孩子的早教投入,相当一部分是畸形的,盲目的,根源就是攀与望子成龙心切。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量财力与精力都投入到了各类特长兴趣班长,好像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当作天才去培养,可是天才恰恰无需如此培养,不过是拔苗助长而已!
身边认识几位学霸家长,孩子分别于这两年考了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英国牛津大学。这三个孩子的教育之路,从费用而言,都属于“低投入,高产出”那种类型。探访这些孩子的教育经历,和他们父母的教育经验和心得,分别概括如下:
第一,这三个孩子的父母的职业分别是大学老师,医生,中学老师,属于“书香门第”家庭。父母耳濡目染的熏陶式教育很重要。
第二,这三个孩子从初中开始,没有上过任何辅导班。
第三,虽然没有上辅导班,但周六周日、寒暑假父母的陪伴从来没有缺位。比如孩子考了清华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妈妈的共同经验:从孩子初中开始,她们基本没有节假日。周六周日,寒暑假基本都是陪伴孩子在家中学习。当然,陪伴的方式并非“手把手”教,而只是在旁边的一个监督和陪伴。
第四,关于学习,这些孩子父母无一例外都强调了一个“提前学习”的重要性:寒暑假需要把下个学期的课程基本学完。怎么学?父母也不会手把手教孩子,主要靠孩子自学。一个妈妈提供的方式是:寻找网课资源(有很多免费视频,即便收费也不是很贵),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让孩子听,再配备几本好的参考书。专题听完后让孩子做题巩固练习。
当然,要做到教育上的“低投入,高产出”,孩子自身的素质,孩子和父母的融洽关系必不可少:父母至少有一方要对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和陪伴,孩子依赖、信赖父母,孩子比较自律,孩子愿意配合父母的计划和安排,父母和孩子都有很强的执行力等,这些都是学霸孩子的无形资产。
回到这个问题,父母该如何合理投入费用?先认识你的孩子,再结合自己所能提供的条件采取相应的方式。父母需要内心坚定,切忌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让自己孩子沦为一个不停赶场各种辅导班的学习机器。如果父母孩子不具备上述条件,只能上辅导班,那么,父母也不能把孩子全部托付给辅导班了事,及时评估、监测孩子在辅导班的学习效果,根据评估及时调整培养思路仍不可或缺。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hacke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