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调研系列卷·吉林省2025-2026学年八年上第一次月考试卷Y语文试题
2025-09-27 10:33:22
名校调研系列卷·吉林省2025-2026学年八年上第一次月考试卷Y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4.①秦王统一六国后没有认识到攻与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依旧不施仁义,用暴政治理天下,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正确的治国策略。②秦二世也没有改变治国策略,更加残暴无道,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附: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初年,唐太宗私下问身边的大臣们说:“周武王定了商纣王的乱局,才取得了天下;秦始皇乘周王室的衰微,就吞并了六国。他们取得天下没有什么不同,国运长短却如此悬殊。”尚书右仆射萧璃进言说:“商纣王暴虐无道,天下的人都痛恨他,所以八百诸侯没有约定就来与周武王会师,讨伐约王。周王室虽然衰微,而六国没有罪过,秦始皇是全靠智谋和武力,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吞并诸侯的。虽然同是定天下,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却不一样。”太宗说:“这样的说法不对,周灭殷以后,努力推行仁义;秦国达到目的以后,却一味地施行欺诈和暴力。它们不仅在取得天下的方式上有差别,而且守护天下的方式也不相同。国运之所以有长有短,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材料二:秦灭周,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慕风归向。为什么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已经很久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了。周王室衰微,五霸相继消亡,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互相征伐,强大的侵犯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如今秦皇南面称帝统治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众多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安定和危败的根本,关键就在于此了。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烧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暴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它的政令没有变,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才能的表现,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者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高尚的品德对待天下之人,天下就安定顺服了。二世不实行这种政策,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而自身却不能免于被杀戮,就是由于挽救倾覆局势的方法错了。这就是二世的错误。15.A【解析】A项“意欲归隐的强烈愿望”表述错误,“归去来兮,吾归何处”表达了自己思归故里的强烈愿望,暗含了思归不得归、有家不能归的怅恨。16.此词表达了作者去国怀乡的怅恨失意,又不失达观豪爽。①)“归去来兮,吾归何处”,写出了作者思归故里而有家难归的痛苦。“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写出了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饱含被贬文姓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以及作者在逆境中旷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淡泊心态。③“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作者想象自己即将到达之地从容悠闲的生活,流露出随缘自适的旷达之情。(每点2分,共6分)【名小渔·高二年级4月期中测试—语文答案第2页(共3页)】
本文标签:
本文地址:名校调研系列卷·吉林省2025-2026学年八年上第一次月考试卷Y语文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