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智达]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调研卷Ⅰ)历史试题
2024-11-18 23:28:29
[神州智达]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调研卷Ⅰ)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4神州智达质检卷二历史
2、2023-2024神州智达历史预测卷二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3分,19题12分,第20题13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汉书》记载,汉代时中国的海船航线已扩展到印度洋。通过对秦汉时期的广州造船工场遗址发掘,可知当时中国已具备制造宽6至8米,长30米,载重60余吨能够远洋航行的木船。汉武帝在定中国南方后,从雷州半岛派出了大量使者,陆续访问都元国、邑卢没国、谌离国等,沿途用携带的丝绸、黄金等交换当地的明珠、香料等珍奇之物。其路线大致相当于经由今天的越南、泰国进入罗湾,再航行到印度科罗曼德海岸,最后到达斯里兰卡返航。自东汉以后,由中国各港口西去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亚、南亚、中东、东非等多地共同参与的“西太洋半环贸易”主线。—摘编自何芳川《澳门与葡萄牙大商帆》材料二连接了亚洲—美洲—欧洲的“泛太洋丝银之路”于1565年形成,使此中国绫罗杂增”,“是以中国湖丝百斤,价值百两者,至彼得价二倍。而江西瓷器,福建糖品、果品诸物,皆所嗜好”。16世纪末,美洲的印第安人就把大量的中国瓷器埋葬于其贝然科学家洪堡也记载道,载重近千吨的大帆船中装满了来自中国的软棉布、印花布、生丝、往菲律宾的珍贵金属价值年均可达到100万到130万比索。—摘编自吴杰伟《大帆船贸易与跨太洋文化交流》(1)据材料一,概括“西太洋半环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到明清时这一贸易的主要局限。(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泛太洋丝银之路”形成的原因及影响。(8分)历史第5页(共8页)
本文标签:
本文地址:[神州智达]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调研卷Ⅰ)历史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