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一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二)2政治(人民教育)试题
2024-11-09 13:47:15
陕西省高一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二)2政治(人民教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611.C【解析】漫画中的女孩强调自己喜欢的东西不需要他人评价,体现了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展示了人们对价值的需要是具体而个性化的,②③符合题意。事物价值指的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①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价值的主体性与价值的客体性的关系,④不选。12.D【解析】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念,说明不同的人基于自己的价值观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②④符合题意。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一定有不同认识,①不选。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③错误。13.C【解析】张某面对艰苦条件,默默坚守,用知识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体现了他在实与社会的关系,②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张某的个人努力和坚守,而非社会条件,①不选艰苦条件并不一定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③说法绝对化14.D【解析】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排除①。材料强调文化的重要性,而非经济对文化的作用,排除②。③④表述正确且符合材料主旨15.C【解析】材料中人们通过保护和发展乡村旅游业来使海草房再次融入村民生活,使老屋焕发新生,从而为其注入鲜活动力并延续生命力,②③正确。①不是“以用促保”的目的排除。“以用促保”强调的是保护,与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无关,排除④。16.C【解析】劳模作为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其精神风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正确。党始终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弘扬劳模精神,是因为劳模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③正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仁爱、礼义等,劳模精神更侧重于勤劳、奉献等方面,①不选。④夸大了劳模精神的作用,排除。17.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社会存在发生变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客观上要求我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2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推动作用。(2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分18.①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3分)②合阳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遵循生态文明建设客观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3分)③合阳县坚持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富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3分)19.(1)①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3分)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分)③维护北京的历史风貌,延续城市文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或“守护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2分)④充分挖掘利用北京中轴线的价值,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分)(2)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4分)②北京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组建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统筹考虑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2分)③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建立规划引领和制度保障并重的保护屏障,形成覆盖全面的制度体系和实用创新的工作机制。(2分)④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2分)20.(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我国改革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分)②尊重分)
本文标签:
本文地址:陕西省高一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二)2政治(人民教育)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