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高联考 山东省德州市2025届高三开学考(2024.9)语文答案

2024-09-02 20:28:34 

优高联考 山东省德州市2025届高三开学考(2024.9)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2024德州高三期末联考
    3、2024德州市高三期末考试语文
    4、2023-2024德州高二联考
    5、2024德州市高三期末考试题
    6、2024山东德州名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7、2024山东省德州市高三4月
    8、2024德州高三期末考试
    9、2024德州市高三期末考试
    10、2024年山东德州高三期末考试
11.B(B项,两句中的“薄”词义不同:前者为“轻视、看轻”,后者为“迫近、接近”。A项,解说正确。C项,两个“信”词义不同:前者为“真、真实”,后者为“诚信”。D项,两句中的“见”词义相同,均为“被”)12.C(“只为自己谋划而不为大王着想”不合文意,应是“替自己谋划得多而替大王想得少”)13.(1)如果也赶走您,那楚国的民众就没有人指挥了,这就是所说的内攻的战术,可是楚王不能知晓明察。(“逐“知察”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逐,放逐,赶走;知察,知晓明察)(2)秦惠王最终任用张仪做宰相,而陈轸投奔楚国。楚王没有重用陈轸,却派他出使秦国。(“相张仪”“未之重”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相张仪,使张仪为相,任用张仪做宰相;未之重,未重之,没有重用陈轸)14.①张仪在秦国做相国时,想在秦国建立功名,想从魏国取得富贵,而让昭雎劝说楚王赶走昭过、陈轸。(2分)②张仪为争夺尊位,在秦惠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说陈轸替自己谋划得多而替秦惠王想得少,还说陈轸想离开秦国而投奔楚国。(3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张仪在秦国做相国时,对楚国昭雎说:“楚国失去鄢、郢、汉中,还会有这样的地方吗?”昭雎说:“不会再有了。”张仪问:“楚国失去了昭过、陈轸,还会有像他们那样的谋臣吗?”昭雎说:“不会再有了。”张仪说:“请您替我对楚王说,若赶走昭过、陈轸,我可以让秦王把汉中归还给楚国。”昭雎回去把这事告诉了楚王,楚王对此很高兴。有人对昭过说:“楚王太不看重自己的名声了。以前,韩国要求东周任命工陈藉为相国,东周不同意;魏国要求西周任命綦母恢为相国,西周不同意,为什么?周君说:‘这是把我当作一个县看待。?现在楚国是万乘强国,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如果张仪要求大王赶走您和陈轸而大王听了他的话,这样,楚国就会使自己不如周朝,把张仪看得比韩、魏两国的国君还重要。况且张仪这样做,是想要在秦国建立功名,而想从魏国取得富贵。他想要在魏国立功,必定会向南进攻楚国。因此,进攻就要有一定的方法,对外要使对方与盟国断交,对内要赶走它的谋臣。陈轸是中原人,他熟悉韩、赵、魏三国的政事,如果把他赶走,那么楚国就没有得力的谋臣了。现在您能指挥楚国的民众,如果也赶走您,那楚国的民众就没有人指挥了,这就是所说的内攻的战术,可是楚王不能知晓明察。您为什么不把我推荐给楚王,我可以让楚、齐两国不绝交。楚、齐不绝交,张仪知道后,就会拖延归还汉中。这样,昭雎所说的秦国会归还汉中的话,就显得不诚信,而大王也必然会看轻昭雎了。”材料二:陈轸与张仪一起为秦惠王做事,都受到重用,二人为得到尊位而争夺。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陈轸携带大量财物轻易出使秦、楚之间,是为两国的邦交。现在楚国没有对秦国更亲善却对陈轸很好的原因,是陈轸替自己谋划得多而替大王想得少啊。而且陈轸想离开秦国而投奔楚国,大王为何不听任他呢?”秦惠王问陈轸:“我听说你想离开秦国而投奔楚国,有这回事吗?”陈轸回答说:“有。”秦惠王说:“张仪的话果然是真的。”陈轸说:“这件事不单张仪知道路上的行人也都知道了。过去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因而各国诸侯争着让他做自己的臣子;曾参对他的双亲孝敬,因而各家父母都希望让他做自己的儿子。所以卖仆妾不用走出街巷便被买去的,是好仆妾;被抛弃的妇女能再嫁本乡本里的,是好妇人。现在如果我对国君不忠,楚王又怎么会认为我是忠臣呢?忠心尚且被抛弃,我不去楚国又归向何处呢?”秦惠王觉得他的话有道【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25-05C·
本文标签:

本文地址:优高联考 山东省德州市2025届高三开学考(2024.9)语文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app下载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