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质量检测(8月)语文答案
2024-08-30 14:23:58
安徽省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质量检测(8月)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二次月考(期中)试卷语文
2、安徽2024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3、2024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4、2023-2024学年安徽名校高二阶段性大联考
5、安徽2024中小学开学高三
6、安徽省2024高三期末考试
7、安徽省2024——2024学年度第二次月考(期中)试卷
8、安徽省2024到2024学年度第二次月考试卷
9、安徽省2024至2024年度第二次月考期中试卷
10、安徽省2024到2024学年度第二次月考期中试卷
借旷达语来安慰家人。事实上,自1838年12月27日至翌年1月3日的八天时间,道光帝曾连续八次召见林则徐,询问禁烟大计,最后授以“软差大臣关防”。林则徐从13岁夺得科举考试府试第一名。到54岁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从翰林院编修小京官(七品),到手捱数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一品),主要得力于道光帝不断地赏识、选拔、重用。但是,感戴道光帝知遇之恩的是林则徐,对道光帝打击迫害爱国大臣表示极大愤懑的也是林则徐。“谪居两句,正表达了林则徐百感交集、矛盾重重的复杂心态。这是林则徐故作旷达的愤懑语,不能当成讴歌皇恩浩荡的颂扬语。如果误认为“谪居”两句是林则徐由衷之言他合该去“滴居”。最“宜”当“戍卒”:“谪居”是“恩"赐,当戍卒"是林则徐秉性愚“拙”,那显然是悖于情理的。林则徐作为尽座利国的一代名臣和罕见的干练大吏,却因爱国获罪,遭受白发戍边之辱,被剥夺匡时济世、大展抱负的权力。感念国事日非、沉冤难雪、壮志难酬,他怎能不切齿痛心?“误国病民”,是强加在林则徐身上“莫须有"的罪名:“赴戍”,则是道光帝推行投降主义,把林则徐当作替罪羊的结果。D项解说:尾联借《东坡志林》中苏东坡身罹冤狱但临危不惧的诙谐风趣,来表达自己的旷迭襟怀,抚慰家人的心灵创伤。年近花甲的林则徐,即将蹒跚在古道西风中,生离死别,使多少人黯然销魂,但林则徐却高情远致地“戏与山妻谈故事”,逸兴遄飞地请老伴仿效杨朴之妻,在离别时赠诗壮行,真是惊世骇俗之举!诗句饱含着林则徐对“山妻”真诚、关爱、理解和信任的深情。大难临头,远离在即,后会难期,生命的曲线向暮年延伸的伉俪,却如此镇定从容,深挚悲壮,在儿女情中透出英雄气,在家常话里蕴涵着绵长深永的伉俪情。不辞万里从老家侯官赶来送行的夫人郑淑卿,16岁时与时年20岁的林则徐结为伉俪,她能诗能文,又怎会对林则徐的良苦用心、深情厚意不心领神会、激起强烈的共鸣呢?通观全诗,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芒。“诗意抑扬起伏,跌宕变化:风格刚柔相济,开张扬厉:直陈胸臆的表现与婉而多讽,怨而不怒的含蓄相结合,可谓林氏诗中的压卷之作”(王镇远《清诗选》),这一评论可谓切中肯綮。16.【答案】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有额联和尾联的两次用典和额联的直抒胸臆的写法。作者林则徐身上的优秀品质:①虽力量微弱、任重神疲,但只要有利国家,仍义不容辞、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②正确对待委屈,能接受不公正的待遇。③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性格,对未来充满信心。(艺术手法用典或直抒胸臆均可得3分,优秀品质各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答案】(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或者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或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或者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其他答案若符合题干要求,可酌情给分)18.【答案】A处相提并论或同日而语或等量齐观或一概而论或混为一谈:B处一语破的或一语道破或一针见血。高三语文学科答案第4页共6页
本文标签:
本文地址:安徽省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质量检测(8月)语文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