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4新高考单科综合卷(一)1历史(新教材)试题

2024-08-02 15:34:42 

高三2024新高考单科综合卷(一)1历史(新教材)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新高考方案历史
    2、2024年高考单科综合题型卷全国卷历史
    3、2024新高考 历史
    4、历史新高考2024
    5、2024年新高考方案历史网络版
    6、2023-2024新高考方案历史
    7、2023-2024新高考历史样卷
    8、2023-2024新高考历史真题
    9、2024新高考历史选择题答案
    10、2024新高考ⅰ卷历史
2024年春季期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B【详解】据材料可知,顶撕山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片、石器、骨器和蚌器等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以及水、陆生动物遗骸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广西具备了早期文明的特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点,B项正确:距今10000年前左右,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顶蛳山遗址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华南地区代表性遗址,故A错误:早期国家的典型特征为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公共权力等,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当时处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仅从出土的文物,无法得出广西先民是否掌握了高超的手工制作技艺,排除D项。2.【答案】D【详解】材料中指出魏晋南北朝前后,我国的民族分布由分族聚居到犬牙交错的格局转变,这种变化有利于打破民族之间的隔阂,推动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顺应了当时中国民族大融合的发展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了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门阀士族相关信息,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犬牙交错的民族分布格局,有助于推动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交往的方式,故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这一时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材料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故选D3,【答案】C【详解】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南方地区的人口密度增大,说明南方的人口数量增多,可以推知,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的进一步开发,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南方地区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C项正确:两宋时期,国家没有实现大一统,排除A项:明朝时期,美洲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排除B项:人口密度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当时出现人地矛盾,排除D项。4.【答案】A【详解】自安史之乱后,户籍失修,百姓流离,国家财政收入无法保障,原先执行的租庸调制已不合时宜。根据材料“救弊之良法也”得出两税法是在安史动乱之后救世的良法,A项正确:B项符合两税法的特点,但材料没体现这一原则,排除B项:“人丁计税”是租庸调制的特点,况且两税法的推行亦不能抑制土地兼并之风,排除C项:“兵农合一”并非两税法的措施和特点,排除D项。5.【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中英印三角贸易中,英国从中国进口大量茶叶和生丝,而销往中国市场的棉纺织品有限,对华贸易出现逆差,为改变这种局面,英国加大对印度的工业品和棉纺织品的输出,同时借助鸦片走私中国力图扭转贸易逆差,英国的这些做法加剧了对印度和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A项。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洋务运动,故排除B项: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中国的禁烟运动,故排除C项:印度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且材料没有相关信息体现“民族意识觉醒”,故排除D项。6.【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80年代初”“强邻”“藩属”“助越”“沮法”,可知涉及的事件是中法战争,张之洞主张放弃淡判幻想,强调增兵应对,与李鸿章主张息事宁人截然相反,表明清廷内部应对边疆危机存在分歧与争议,故选B项。传统宗藩关系趋于解体是战争的后果,而且在材料中没有反映宗藩关系解体的相关信息,故排除A项: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与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面对外来危机,朝廷内部提出了不同的应对主张,但没有进一步说明争论后采取的应对措施和产生的影响,因此无法推出这一争论是否推动了边疆危机的解决,故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它并没有在思想深处破除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旧思想的迷信甚至依赖,导致辛亥革命后高一历史答案第1页(共4页)
本文标签:

本文地址:高三2024新高考单科综合卷(一)1历史(新教材)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app下载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