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阶段性练习(三)3语文试题
2024-01-01 00:24:51
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阶段性练习(三)3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山西省2024到2024七年级
2、山西省2024~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三阶段检测卷
3、山西省2024一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卷
4、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卷
5、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卷
6、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卷
7、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卷
8、山西省2024到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卷
9、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四阶段检测卷
10、山西省2024七年级阶段一试卷
18.【答案】A【解析】“明帝…认为名声…只能用来招揽寻常人才,却无法识别能人异士”张冠李戴,原文第一段说“毓对日:‘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因此认为名声“只能用来招揽寻常人才,却无法识别能人异士”的是“卢毓”,而非“明帝”。19.【答案】(1)一般的人敬畏教化、仰慕善行,然后才会出名,不应当痛恶这样的人。(关键词:“常士”“畏教慕善”“疾”)(2)如果不公不明,那么考绩之法,恰好能够成为徇私、欺骗的凭借。(关键词:“荷”“适”“资”)20.【答案】①崔林认为朝廷重臣应尽职尽责,成为百官的榜样,这样就不需要考课了。②杜恕认为不应只靠大臣守职尽责、办理课试,而应靠众臣群策群力。③傅嘏认为明确官员职责、管理百姓才是根本,考核事小。【参考译文】明帝对华而不实的士人深恶痛绝,下诏给吏部尚书卢毓说:“选拔举荐人才时,不要唯名是取,名声如同在地上画饼,只能看不能吃。”卢毓回答说:“凭名声选拔,不足以得到奇异的人才,但可以得到一般的人才;一般的人敬畏教化、仰慕善行,然后才会出名,不应当痛恶这样的人。我既不能够识别奇异的人才,而主事官吏的责任又是根据名次按常规任命官职,因此只有从以后的实际中进行检验了。古代以上奏陈事考察言谈,用实际工作考察能力;如今考察政绩的办法已经废驰,只是凭借赞誉或毁谤的舆论决定晋升和罢免,所以真假混杂,虚实难辨。”明帝接受了他的建议,颁布诏书让散骑常侍刘邵制定考课法。刘邵制定了《都官考课法》,下诏让百官讨论。司隶校尉崔林说:“网眼不张开,就要拉住它的纲绳:裘毛不整齐,就要抖动它的衣领。皋陶在虞舜的手下做事,伊尹在商王朝供职,邪恶的人自会远离。如果大臣们能尽到他的职责,成为百官效法的榜样,那么谁敢不恭恭敬敬地尽职尽责,难道在于考核吗?”黄门侍郎杜恕说:“打算让州、郡举行任官考试,必须经由四科,(如若)都有实际成效,然后保举,经官府考试征用,任职地方官吏,根据功绩补升为郡守,或者增加等级,赐予爵位,这最是考核官吏的当务之急。至于三公九卿及内职大臣,也应当都就他们的职务进行考核。况且天下如此之大,大事如此之多,绝非一盏明灯就能照亮每个角落;所以君王好比是头脑,大臣好比是四肢,必须明白同属一体、互相依赖才能成事的道理。所以古人说廊庙所需的木材,绝非一根木头就能支撑;帝王的宏大事业,绝非只靠一个臣僚的谋略就能完成。由此看来,怎么可能只靠大臣守职尽责地办理课试,就可以使天下太和乐呢?”司空掾北地人傅嘏说:“设置官吏分担职责、管理百姓,是治国的根本。依照官职考察官员的实际工作,依照规章进行督促检查,是治国的细微末节。大纲不举而抓细小之事,不重视国家大政方针,而以制定考课之法为先,恐怕不足以区分贤能和愚昧,显示出明暗之理。”于是,久议不决,此事竟没有实行。臣司马光说:“治理国家的关键,没有比用人更重要的了;然而识别人才的办法,连圣贤也感到困难。所以只好求助于舆论的毁谤或赞誉,于是个人爱憎争相掺杂进来,使善良和邪恶混淆:用档案进行考核,于是机巧而伪诈之人横生,真假不明。总之,识别人才的根本在于主上的至公至明而已。居上位的人至公至明,那么属下的有能无能就会清清楚楚地反映在其眼中,无所遁形。如果不公不明,那么考绩之法,恰好能够成为徇私、欺骗的凭借。”语文第43页(共64页)
本文标签:
本文地址: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阶段性练习(三)3语文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