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
2023-11-09 10:09:39
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确;A中的“彻底”说法绝对,排除;此时正处于百家争鸣时期,排除C:大一统时代的开创是秦汉时期,排除D。故选B。9.B【详解】据题干秦朝中央和地方行政结构图可知,其基本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套的行之有效的行政机构,说明秦朝的国家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排除A项;在郡县制之下,地方服从中央,并没有实现“分权”,排除C项;在郡县制之下,地方服从中央,但是并不能扩大为“彻底消除”封建割据的隐患,排除D项。10.B【详解】根据所学,秦朝统一后,建立皇帝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同时规定车同轨,修筑长城,故B正确;A是先秦时期,C是汉代,D是明清时期,排除ACD。11.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一一陈胜、吴广起义,D项正确:刘邦、项羽起义和黄巾起义不符合“揭竿而起”的故事,排除A、B项:国人暴动不属于农民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12.B【详解】据题干内容可知,费正清认为,秦王朝“分崩离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据此可知,其论述在于强调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故选B项;据题干内容可知,“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全部,排除A项;据题干内容可知,“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仅是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也不是全部,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也仅是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排除D项。13.A【详解】西汉初,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尊崇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宽刑薄赋的政策,故A正确;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中“取代了”表述错误,排除;黄老之学是道家思想,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故D错误。14.B【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内廷地位越来越高,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中外朝制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选B项;中外朝制度是对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继承和发展,并未放弃汉承秦制,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仍然保留,只是由中朝进行决策,“完全破坏”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并未确立新的行政中枢,排除D项。15.B【详解】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开创了“家天下”的世袭制,B与“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无关,符合题意;A、D体现了“君权神授”,C体现了“天人感应”,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6.A【详解】材料“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是对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描述,A项正确:东汉时期商品经济昌盛繁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与国力强盛及社会贫富分化差距的说法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本文标签:
本文地址: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