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2023-11-08 06:45:12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8.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今后的中外文书往来,必须用英文(或法文)书写,并设立三年的“过渡期”,期间“暂时仍以汉文配送”。1862一1864年,清廷以海关税收的三成为经费,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开办“译员学校”。由此可知,清政府A.竭力抵制西方文化侵咯B.开始受到国际法的约束C.被动接受屈辱外交现实D.对列强的依赖大大加深9.1900年前后,梁启超发表《新民说》《爱国论》《中国积弱溯源论》等文章,感叹在中国数千年“德育”之下,国民“欲为本群本国之公利公益有所尽力者,彼曲士贱儒,动辄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偏义”,将国民排除于公事之外,而使得“国民益不知公德为何物”。梁启超这番言论意在A.抨击封建教育的虚伪说教B.为民主革命提供理论支撑C.剖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源D.呼吁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10.1911年12月24日,南北和谈一度陷入僵局,《神州日报》发表了名为《倒行逆施》的漫画(如图3所示):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枪发射,枪口喷发的火焰却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此漫画反映出A.中国民主政治道路艰难B.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C,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图3D.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11.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吾国人学术思想不进步之重大原因,乃在持论笼统,与辨理之不明。”后来,他又说:“我们中国学术文化不发达,就坏在老子以来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当时还有人提出废儒学、灭道教、废汉字的学术主张。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具有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B.以“尊孔复古”逆流为主要斗争对象C.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想D.为国内学术的近代转型指明了方向12.湖北女子师范学校创办于1906年,后收归官办,到1921年前后,学校几乎成了“一座女子修道院”。1922年,一场由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领导的学生运动在此爆发,最后迫使女师校长辞职,震撼了武汉三镇。材料最适于说明当时A.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B.男女等原则的落实C.民间教育发展的艰难D.中共组织力量的发展13.1938年4月初,国民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规定战时经济以军事为中心,政府管理进出口货物,实施物品价制度;通过《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明确供应前方作战物资是当前生产【高三历史第3页(共6页)】·24-40C·
本文标签:

本文地址: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app下载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