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2023-11-07 20:51:12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七)1.【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汉献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由此感叹道禅让原来如此,这反映了禅让制实行过程中,强力起了重要作用,故选A项。禅让的传说反映了儒家的理想和追求,对禅让的否定不能说体现了儒家的理想和追求,排除B项:禅让能够体现民主选贤的原则,但材料信息与之相反,排除C项;汉献帝的话不能证明禅让是后世虚构的历史故事,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出土了大量帛书和木简,其中有很多古医书《脉法》《导引图》《胎产书》”“医疗专用器械”“其中有两部医学著作《脉书》和《引书》,内容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相对应”等信息可知,大量医书和医疗工具出土于汉代墓葬,反映出中医药事业在汉代得到显著发展,故D项正确;封建贵族的墓中出土医书不能说明封建贵族生活奢糜,故排除A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代表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故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夸大,材料不能说明医疗体系趋于完备,排除。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唐律疏议》及秦汉简牍法律文献中,都对不孝子、扰乱军心者、谋反者处以死刑,可见《唐律疏议》对秦汉法律的继承,故选C项。这些法律都未涉及皇权的强化,故排除A项;材料虽体现法律对不孝子实施死刑,但不能据此说明法律的儒家化,故排除B项;材料列举的法律都是关于死刑的条例,不涉及德治理念,故排除D项4.【答案】D【解析】元朝统治时期,南方农耕生产受到北方民族游牧经济南移的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元朝后期社会矛盾尖锐产生的影响,排除。行省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故排除B项。北方地区经济虽然不如南方,但没有衰落,故排除C项。5.【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当时出现了区域性的市镇,这是江南区域城市化的表现,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不代表农业走向衰败,排除B项;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C项;材料内容是市镇的发展,坊市制度在宋朝已被打破,排除D项。6.【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日本人认为中国官兵在炮管上晾晒衣服,但从图示看,这样的行为是无法发生的,可见炮管上晾衣服的说法是虚构的,故选B项。该记载不能表明清军战斗力较弱,排除A项;事情发生在甲午战争前,排除C项;各国没有这个惯例,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民国日报》创办之初是为了配合反袁斗争,后来报道俄国革命和列宁政府,介绍包括马克思及其学说在内的社会主义思潮,说明其关注社会主义的现实影响,故C项正确。《民国日报》并非新文化运动的报刊,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政府对报刊的态度,排除B项;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D项。8.【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既照顾到农民利益,也照顾到地主阶级的利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体现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故选B项。该制度没有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排除A项;该做法很大程度上修改了土地革命时期的做法,排除C项;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消除,排除D项。9.【答案】D【解析】通过观察年画描绘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崇尚劳动的新风气,D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反映女性在国家建设中所做的贡献,排除A项;新农村建设是十八大以来的新成就,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国家重视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10.【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乌鲁卡基那实行改革减轻了社会多个阶层的负担,故选A项。苏美尔属于大河文明,没有实行共和体制和民主政治,排除B、D两项;改革限制了贵族特权,并没有取消,排除C项。模拟小卷·历史第13页(共40页)
本文标签:

本文地址: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app下载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