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中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答案

2023-09-12 16:38:39 

山东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中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山东语文三模
    2、山东省高三摸底考试2024
    3、2024山东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
    4、2024山东省高三期末模拟语文
    5、山东省高三三模试题2024语文
    6、山东省2024年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7、2024山东省三模
    8、2024山东省高三三模
    9、2024山东各地市三模试题
    10、山东省2024高三期末考试
C.“漫暗涩”句,是指叹息如今议和已成定局,虽有宝剑也不能用来杀敌,只是使它生铜花(即铜锈),放弃于尘土之中。这里运用比喻,以宝剑被弃比喻李纲等主战人物受到朝廷的罢斥压制。D.“唤取”两句,以“谪仙”李白来比李纲,兼切李姓,这是对李纲的推崇。词人借这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面对议和已成定局的形势,爱国之士应该就此隐退苕溪,垂钓自遣而不问国事。【答案】D【解析】“面对议和已成定局的形势,爱国之士应该就此隐退苕溪,垂钓自遣而不问国事”错。词人并非认为应该隐退,相反,“风浩荡,欲飞举”,结尾振起,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怀着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对李纲坚持主战、反对议和的主张表示最大的支持,这也正是他作本词的旨意。20.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无人理解的孤独:“空吊影”“谁伴我”,自伤孤独。李纲与自己志同道合,而天各一方,不能在此月下同舞。②对故国满目疮痍的哀愁:“十年一梦扬州路”“愁生故国”等句,表达战火后对故国的哀愁。③对主和派苟安求和的愤慨:“遗恨琵琶旧语”二句,化用杜甫诗意,说明在琵琶声中流露出对屈辱求和的无穷遗恨与悲愤,以此暗示南宋与金人议和也将遗恨千古。④对李纲坚决主战的敬仰和支持:“要斩楼兰三尺剑”是期望朝廷振作图强,像汉代使臣傅介子提剑斩楼兰王那样对付金人。词中以楼兰影射金人,以傅介子比喻李纲等主战之士。⑤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气吞骄虏”“风浩荡,欲飞举”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应怀着气冲霄汉的雄心壮志。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9分)夜别张五李白吾多张公子,别酌酣高堂。听歌舞银烛,把酒轻罗裳。横笛弄秋月,琵琶弹陌桑。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首句直接表达对张五的赞美之情,次句直接点明离别时的氛围,照应标题。B.“舞”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烛焰在风中摇曳的姿态,“轻”令人想见罗裳的轻盈。C.诗中虽无一个“夜”字,但由“银烛”“秋月”等意象可知,此次离别是在夜晚。D.饮到酒酣兴浓时,张五不禁解下龙泉宝剑,换取千钟美酒,与诗人一醉方休。【答案】D【解析】D项,“张五不禁解下龙泉宝剑,换取千钟美酒,与诗人一醉方休”错。从诗意看,“解下龙泉宝剑”的是诗人,“换取”也缺乏依据,“为尔倾千觞”中“尔”即“你”,指张五。22.诗中的张五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歌又是怎样刻画张五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张五是一个洒脱不羁、多才多艺的贵公子形象。②诗歌通过对张五酣卧高堂、把酒听歌观舞、吟弄横笛、弹奏琵琶等细节从正面进行刻画;又借诗人对张五的赞许、推崇,并解下宝剑与他痛饮千杯,从侧面进行烘托。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3~24题。(9分)一剪梅刘克庄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⑦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③。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元:通“原”。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郎,指词人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B.“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者鼓掌大笑,与词人和王迈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C.“束组”指把乱麻捆起来做成火把。“束组宵行十里强”写出连夜行路之景,紧扣序中的“饯”字。D.全词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答案】C·75·
本文标签:

本文地址:山东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中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app下载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