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二)(含答案解析)考试试卷

2023-08-19 06:54:30 

九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二)(含答案解析)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022一2023学年度高三复单元检测卷(二十三)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道:“拥有事实的理论一定是能够征服人心的理论…成批…的人们,正是通过这一中介而最终成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促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是A.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D,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答案】B【解析】据材料“拥有事实的理论一定是能够征服人心的理论”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以事实征服了人心,使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未来革命的希望,此后,一大批进步人士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科学,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并没有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征服人心的理论”,排除C项;北伐是国共合作推翻封建军阀的战争,并没有使得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排除D项。2.在1919年之前,报刊上的“社会主义”总共只出现了34次;而自1919年开始,“社会主义”的出现次数猛增,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成为和“社会”一样常用的政治词汇,几乎征服了所有政治流派。这可以用来说明A.救亡图存的探索出现重大突破B.社会主义为各界所认可C.近代传媒业推动新思想的传播D.各政治流派的主张趋同【答案】A【解析】据材料“而自1919年开始,‘社会主义’的出现次数猛增”可知,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人们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取得了重大突破,故选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1919年五四运动的重要作用,并没有体现近代传媒业的发展及其作用,排除C项;1919年之后,多个政治流派兴起,他们的主张各异,排除D项。。88·
本文标签:

本文地址:九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二)(含答案解析)考试试卷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app下载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