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教育督导科工作职责
教育督导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实施教育督导工作;
(二)贯彻实施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三)履行教育职责、加强教育领导和管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四)对办学效益等进行评估;
(五)对教育工作中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慈溪的教育
北宋有县学,南宋有书院、私塾,元有立学,明有社学,清朝后期义塾崛起,文风蔚然。清末,废科举、创新学。辛亥革命后,学堂改称学校,新学发展较快。民国后期,战事仍频,民生凋敝,教育事业萎缩。解放时,全县有中、小学217所,学生17183人。解放后,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县境调整后,1955年,全县有中学3所,学生1814人,小学260所,学生37663人。1958年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两次盲目发展,经调整、整顿,得到纠正。1983年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开始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至1984年,基本上扫除青少年中的文盲,普及初等教育。1985年,实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调动了地方办学积极性。1986年,浒山等6乡镇率先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至1987年,全县有全日制中、小学420所,教职工4945人,在校学生96514人,占全县总人数的10.3%.逐步形成由普通教育、师范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服务机构组成的较完整的教育网络。 截止2012年慈溪市拥有幼儿园:256所,普通中学49所,小学8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普通中学教师4335名,小学教师4396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1129名。本学年有普通中学学生5.36万人,小学学生9万人。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25%,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97年。 慈溪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吴语是汉语中历史悠久的方言,其祖语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主要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和江西上饶地区,习惯上俗称“江南话”、“江浙话”,使用人口将近8000万,在中国方言中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慈溪县志》对吴方言在慈溪市的源流与分布有专门的记载:吴方言有5个次方言,慈溪方言属吴方言太湖片。吴方言太湖片又分6个小片,慈溪处古越州与古明州交会之区,慈溪方言占2个小片:东部观海卫及以东原慈北、镇北部分,古属明州(宁波府),为吴语区太湖片明州(甬江)小片;桥头及以西原姚北部分,古属越州(会稽府),属吴语区太湖片临绍小片。此外,观海卫镇内有一小块地区居民在家说闽东语,当地人俗称“燕话”,对外则用慈溪方言,是600余年前观海卫初建卫时,与建宁卫(现福建霞浦县)对调之卫卒后裔。初时卫内门卫森严,当系一方言岛。其后渐与当地居民通婚,清初废卫所事,子孙便长居其地。这样,他们在外用当地方言,在家仍用闽语。 慈溪围海造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以前,有文字记载的大规模筑塘则始于宋庆历七年(1047)间始建的大古塘,全长80公里,经历340年完成,工程十分浩大。此后的600多年中,人民陆续修建新塘、八塘、九塘、十塘,有的地段已修筑至十一塘,海岸线也随之北移。慈溪人民筑起巍巍480公里的新旧海塘,围垦出664平方公里土地,沧海终成桑田。 早期的慈溪人多聚居在沿山一带,随着海塘的修筑北移东迁。同时邻近地区和外省人口也逐渐迁入,移民至此生产生活。明洪武年间,曾调福建富宁卫军5000余人戍守慈溪并留居,今观海卫一带居民多为其后裔。据记载,公元前210年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和水手、百工等近五千人东渡日本,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其渡口就位于如今慈溪境内的凤浦岙村。慈溪最早的人口记载自宋代始,慈溪县统计人口156380人,清同治九年,人口249225人,1954年县境调整后,总人口521706人,2004年底慈溪市户籍人口100.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慈溪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又涌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2004年底统计,慈溪市登记外来人口达57万余人。沿承千年的大量外来人口迁入,成就了慈溪人民的移民文化。 慈溪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之一,青瓷的烧制时间上始于汉,下终于宋。自晚唐至北宋的近两个世纪里,兴盛不衰,成为名副其实的唐宋瓷都。唐朝陆龟蒙赞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慈溪也是著名的“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起点。以上林湖青瓷为代表的越窑珍品,在唐代与金银器、宝器、丝绸并列为四大珍宝。从明州港出发穿越茫茫大海抵达斯里兰卡、印度等,最远的到达西班牙。2001年8月,慈溪上林湖越窑青瓷有限公司恢复了中断千年的青瓷生产,成功仿制了鸡首壶、八棱瓶、香炉、三脚蟾蜍等精品。同时还研制试烧出了能演奏美妙乐曲的系列青瓷乐器——越瓯、仿编钟,并随着慈溪民族乐团出访法国,为世界送去中国的历史文化瑰宝。 冬红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慈溪,人们却普遍这个节日叫“冬红节”,而不叫端午节。 有关冬红节的民间俗语:一、冬红花糕夏至面,吃之象格牛介健。二、冬红杨梅挂篮头,夏至杨梅满山红。三、啦蛳蛤蟆(癞蛤蟆)避冬红。四、吃过冬红粽,还要冻三冻。杨梅节慈溪市从1989年开始举办第一届杨梅节,杨梅节“以梅为媒、文化助兴、经济结果”,不仅成为慈溪市的一大节庆盛典,也吸引着来自中国各地和海外的客人。作为中国的杨梅原产地,杨梅采摘游是慈溪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之一。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hacke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