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怎么搞
首先可以给学生一些奖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还可以给学生讲解劳动对于他们的帮助,在学校是可以锻炼的地方,劳动的过程中你不仅锻炼到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集体感。教师和家长们可建立奖勤罚懒,表扬奖惩制度。我们在教学中时刻注意 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能力,想尽办法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劳动。
在教育的实践中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劳动实践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动手劳动更是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实践,是对教材内容的强化,是将科学知识物化为有形产品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劳动实践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保证。劳动中,孩子的双手都在活动,有利于左劳动教育、右脑的开发,从而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劳动中孩子要安排和计划,可以培养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发展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孩子搞小创造小发明。很多小发明家就是从劳动中得到启示和灵感的。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培养任务意识、责任感和义务感。
通过劳动的教育和培养,让孩子懂得:劳动创造一切,劳动光荣,使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成果,积极参加劳动的优良品质。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概念内涵
劳动教育是一个动态劳动教育、发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1. 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新时代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针对当前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劳动教育正在被软化、弱化的现象,《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定位,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2. 新时代劳动教育坚持综合育人理念
新时代劳动教育立足于人的整体性,融合多学科知识,对人、社会和自然进行整合,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入现实社会,对学生健全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一段时期以来,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意见》充分肯定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 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明确要求。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教育与劳动分离,导致一些学生身心发展失衡,不能健康成长。因此,《意见》强调劳动教育重点是要让学生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劳动实践,出力流汗,实现知行合一,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4. 新时代劳动教育兼顾传统劳动和新型劳动
当今社会,劳动仍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的构成更加复杂多元,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劳动内容不断增加。因此,《意见》强调要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特别强调要“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
5. 新时代劳动教育关注劳动素养的培养
传统劳动教育主要侧重教授学生与劳动有关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而忽视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思维等更深层次素养的培养,容易导致“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难以使学生养成终身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新时代劳动教育突破传统劳动教育局限,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对“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进行全面建构。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hacke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