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础教育真的比中国差吗?
说起基础教育,许多国人有一种“迷之自信”。他们认为中国基础教育很厉害,学得很扎实,欧美国家就差远了。但奇怪的是,在他们眼中像渣一样的欧美基础教育,居然可以与世界上最好的高等教育无缝接轨,与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与工业无缝接轨。相反,世界上的重要科研成果和人文基础教育、艺术作品,基本跟中国无关。
我只能说:你们误解了“基础教育”四个字基础教育。
说起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有个梗是中国基础教育支持者最喜欢提的,那就是心算能力。比如一样东西六块八,你给老外十一块八,他根本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给他十块钱呢,他还得拿计算器算半天才知道找给你多钱。
没错,这都是事实。但是,这种心算能力仅仅是基础教育的一小部分。
我其实是一个心算能力超强的人。小学四年级时参加过市里的速算比赛,五分钟,一百题。赛后老师问,有没有同学做完了所有题目,我举手,参赛者们一阵嘲笑,认为不可能。但最后成绩公布,我满分,是唯一的一等奖。可惜当时还是八十年代,奖品不过是一管快过期的中华牙膏和一支圆珠笔。时至今日,朋友们出门吃饭,饭后AA,不管多少钱多少个人,我瞬间就能算出每个人平均要给多少,余数又是多少,所以永远是朋友中的人肉计算器。
我的数学基础也打得极早,在小学一年级之前,我就在父母督促下自学到四则运算的程度。小学四年级,在奥数班刚刚兴起时,也能顺利考入市内的奥数班。
好了,自夸到此结束。后来,我是个数学的学渣。
换言之,所谓的好基础,对我后来的数学学习并没有太多显而易见的帮助,仅仅让我成为了朋友中的人肉计算机,负责计算AA制……
数学如此,语文同样如此。我们所强调的中国基础教育,其实就是认识多少字、会写多少字、九九乘法表、复杂的四则运算、基础的几何……当然,还有哑巴英语。
这就是基础教育?别开玩笑了。
我眼中的基础教育,包含了两大方面:一是学习能力,一是思辨能力。这二者恰恰是中国基础教育最为欠缺的。
所谓学习能力,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和运用工具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纷杂,谁也不可能学到所有知识,这时候就需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你面对初次接触的知识时,可以通过过往知识的积累,进行自我学习。运用工具的能力当然也很重要,遇见不认识的字,要学会查字典,遇到不会做的的题目,要学会查阅书籍……说实话,就算是大家都用搜索引擎查资料,会用的人能找到的资料也比不会用的人所找到的要多。
思辨能力就更重要了,逻辑思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但现实状况我们都知道,在日常讨论问题时,没逻辑的观点才是主流,比如“你有什么资格说别人,你是不是妒忌人家红”,“你凭什么批评他,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你又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凭什么批评人家大师”……张嘴就是这些话的人,根本没有什么逻辑思维可言。
欧美的基础教育当然有许多缺陷,但在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上,真是比我们高出太多。
首先,人家的阅读量比我们要大得多,我们的孩子得抽空看书,有不少孩子甚至拿作文选当课外读物,但人家的孩子早就开始啃大部头了,这一点美国差一点,但德国英国等国家特别强。其次,强调创新和团队合作,小学生集体做项目是常态,我们的“素质教育”当然也有这一项,但基本流于形式。再就是我们的授课方式还是知识点传授,老师讲,学生记,背个课文是家常便饭,但人家的老师主要负责提问,通过阅读、思考、辩论和体验,揣摩学习的技巧。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并不新鲜。但问题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死记硬背得来的基础知识越来越没有意义,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才关乎一个人的成长。我们的教育并未与时俱进,而许多人却仍然将“中国的基础教育强”挂在嘴边,形同意淫。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hacke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