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单一的,是老师拿着图片讲解。现在,幼儿获取经验的方式更多了,可以是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可以是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猜测、可以是上网、看书了解。从这个过程中,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教师的观念逐渐改变,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更加强调了幼儿的主体性,发挥
幼儿主观能动性,自主的探索、获得知识与经验;二是适当的改变我们教学的模式,可以是质疑――发现模式,也可以是引导――探究模式。教学的模式改变了,幼儿的学习形式随之丰富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了,这对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理念又更近了一步。
幼儿园教育叙事:从扔玩具到捡玩具
“哗”这是缪趣小朋友把一篓雪花片倒到地上的声音,紧接着小朋友们一阵哄笑,竞相模仿。这一切发生在短短的几秒钟里,我在错愕之余冒出了一个念头:“扔玩具真这么好玩吗?”孩子们偷瞄着我不做声,“那你们想扔吗?”“想。”一个大胆的孩子回答我,其他人向他投去佩服的眼光,我点点头,“那好吧,请你们尽情地扔把。”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孩子们的叫声和玩具的碰撞声淹没了一切,十几分钟后,满屋一片狼藉,孩子们红扑扑的脸上透着意犹未尽的喜悦。我镇定而舒缓地说:“好了,我们该捡玩具了。”孩子们看着满地的玩具不知所措,我笑了笑,“没关系,老师和你们一起捡。”时间一分分的过去,玩具一个个的进了篓子,汗珠也一滴滴的从孩子们的头上冒出来,当最后一个雪花片放进篓子的时候,大家都往地上一躺,“好累呀,终于捡完了。”
“那你们喜欢扔玩具还是捡玩具呢?”
“当然是扔玩具。”
“为什么?”
“因为扔玩具很开心,捡玩具太累了。”
“那谁来捡呢?”
“谁扔的谁捡。”
“最好大家都别扔。”
“对,那就没有人累了。” ……
孩子们还在讨论着,我想我成功了,因为“不乱扔玩具”不再是一句教条的规则,在劳动中它变成了孩子们乐意接受并自觉养成的习惯,由此我想到:与其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说教,不如另辟蹊径,让道理行动化,让规则生活化,少对孩子说一点,多让他们做一点,这样,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才能埋下关心他人、自我约束的种子,使之受用一生。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hacke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