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造就积极的学习期望(1)
1 课堂教学如何造就积极的学习期望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储建明 没有教学就没有课堂,没有积极的学习期望,就没有完美的课堂教学。积极的学习期望能够激活教学双方的激情,让师生共同享受健康课堂的喜悦。积极的学习期望可以让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学习个性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自觉意识和行为表现,形成一种和谐发展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造就积极的学习课堂,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学习者的学习期望,始终如一地帮助学生去实现自己的学习期望。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期望 每一个学生一旦走进教室,就会自觉产生一种良好的表现,设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成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期望。然而,学习期望一旦过高,就会带来很大的焦虑和压力,反而影响和干扰学习的动机锡山教育网;反之,学习期望过低,则无法激励和促进学习的进步。优秀的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必然会努力地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明白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看到自己的学习希望,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 1、要让学生人人感受学习的阳光,不让学生的学习精神“缺场”。 学生坐在课堂里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从教师的精神状态和言谈举止中了解你是知识权威的代言人,还是友好沟通的合作者。所以,教师的教学,首先不是考虑你怎样化解知识的困难,而是怎样营造一种积极专注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精神“失常”或“缺场”的情形,他们常常表现为精力不集中,思维开小差,对教师的教学以一种漠视和游离的姿态来应付或反抗。怎么办,如果中断教学的过程专门来应对这种情况,就会影响大多数学生的正常的学习程序;如果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同样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于是,我们很有必要认真设计好教学的语言,让这些学生回到学习的集体之中。比如,当提出了一个教学问题之后,可以问学生“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了些什么”,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表示对学生的想法很感兴趣。紧接着,我们可以说“我们将要听到(或看到、注意到等)这位同学经过思考之后的具体想法”并启发他“你的见解将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等,既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可以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这种提问的方式和商量的口气比命令式的武断型的批评更能调和学生的学习情绪,变控制为期待,变批评为友好,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尊重。 并不是变换教学的语调语气和教学方式就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他们在一堂课中的理解注意力也由时间的间隔而引起学习的强弱节奏,教师 2 就特别需要调整教学活动的强度分配,及时运用小块活动和整体互动之间的混合原理,使课堂张弛有度引人入胜。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充满了疲劳、焦虑和压迫感,学生的学习就很有可能是无效的。教师在对待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要让学生了解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其实是一种积极的表现,因为“我不会”并不表示你被它束缚了手脚,而是表示你已经发现了自己需要解决的学习问题和新的学习目标,你可以成为它的拥有者。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运用感情移入的教学方法,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的反应措施,将教学的主观情感和学生的实际问题沟通在一起,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的教学本来就平淡无奇,缺乏生机与活力,又怎么能激发起学生的主动热情,引起学生的学习亢奋呢。促进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要想让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轻松保持注意力,没有巧妙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让学生告别沮丧无聊的学习地带,不可能真正实现教学的互动,不可能产生一个活跃而友善的教学环境。一句话,创设一个充满激情与快乐的课堂,是防止学生精神失常的一贴良药。 2、真诚的倾听更能打动学习的心灵,形成教学之间的一种精神默契。 真正的教学设计,应该能够沟通学习者的心声。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看法,倾听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看法和对帮助自己学习的教师的看法,才能更有效地开发认知的潜力和心理的情感,才能奠定学生的学习素质。 真诚的倾听是一种尊重的态度,是交给学生积极情感的一种平等的姿态。如果教师能根据具体情况把自己想象为一个学习者,而不是一个传授者,那么,你就会明白,你的学生是一个个与你完全不同的知识背景、学习角度和经验来接触课程内容的。因此,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特别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进行合理的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知识是需要我们知道的”,“我们怎样才能发现这些知识”,“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解决”,“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与学生共同探讨中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尽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获得学习的勇气和战胜情感上的障碍。 创设让学生满怀热情地参与、合作的课堂,是每个教师帮助每个学生的积极期望。为此,我们需要积极寻找教学的积极点,用积极的情感来明示积极的教学目标。春风才能化雨,润物可以无声,尊重与倾听是积极沟通的核心体现。尊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感觉到强烈的集体归属感,进而感受到自己是多么地重要多么地有价值。尊重意味着向学生的心灵敞开亲近的大门,是一家人,是伙伴,是合作者。倾听代表着与人为善、心平气和与谦虚谨慎,学生的学习声音无论如何的幼稚或者艰难,无论如何的主动或者被动,总是一种情感和思维的反应,它的背后可能是无限的学习期待和崭新的学习萌芽,需要我们作出及时的引导和评价,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盲区,战胜思维的绊脚石,获得心灵世界的释放。 二、启发学生的学习期望 3 任何课堂都离不开启发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因势利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学习期望出发,于“心求通而未得”和“口欲言而未能”之时“开其意”和“达其辞”,以灵性来启迪悟性,积极诱导学生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究问题,化解学习困惑和教学矛盾,让课堂产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境界。 1、为不同的学习个性裁剪不同的学习衣裳。 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进步就更大,学习效果就更好。我们可以设想,为什么在同一个教学班级的不同的两个学生会对同一个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不同的学习观点和学习效率,极有可能是因为有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共鸣,而另一个学生却无动于衷。 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爱好和学习个性,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学生可以通过特定的感觉与感知的渠道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如果能比较清楚学生偏好于运动知觉、触觉、听觉或者视觉等哪方面的学习感官,就能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展开教学程序,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交替运用各种指导策略,让学生更愿意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一般来说,这是一种互补的教学方法,特别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让学生手脑并用地学习,每节课中都可以反复运用和调整以最大程度地适应和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例如,我们可以把信息转换成记忆,针对有些学生喜欢动手的触觉学习方式,合理运用学习的工具;如果有些学生喜好视觉的学习方式,就可以通过文字材料和手势语言进行强调和巩固;而条理清晰地表达学习信息对听觉学习方式者更为有效。不论学生以怎样的学习方式投入学习活动,都需要我们了解他们的学习个性,对学习方式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建立互动高效的教学关系。 课堂上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必须积极地创造性使用学生的学习信息,从他们的预习情况、参与意识、表达能力、思维方法等情况保持对学生的期望值,助推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超越现在的自己。如果学生的大脑没有处于学习的状态,他们就无法进行学习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激情,用敏感的眼光捕捉教学的机遇,用机智的方法化解教学的细节,把教学引向激动人心引人入胜的气氛。 每个学生的学习个性存在于学生的学习密码之中,这个密码的表现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语言”。所有的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一种“学习的语言”,它并不仅仅用真实的语言来表述,而且它还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学生们的各种行为表现和神态举止当中,这种“学习的语言”一旦形成个性的东西内化为思考问题的看法和习惯,就不单是需要我们去倾听、捕捉、理解“语言的声音”,更需要与之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进行行之有效的刺激和交流,“今天的哪些内容有助于大家的学习”,“在你学习时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能给你最大的支持”,针对各种视觉、听觉、动觉等因素设计相应的问题来组织师生的互动,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丰富课堂的学习内容。 2、启发式教学在于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思维活动。 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常常要把学习的目标进行具体的分解,根据不同的学习 4 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问题,用“我们正在学习的是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hacke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