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抽动症,学术上的规范写法应为多动征、抽动征,它们指的是征象,即一系列多动的表现的集合或一系列抽动的表现的集合海珠区教育局。为便于和广大家长交流,我们在本网站仍遵从群众写法。
儿童多动症,其突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以多动为主的行为障碍及冲动任性。多动症的发病率在各国、各地区有很大差异。我国的发病率为 8.6% ,男孩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多动症的病因至今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1. 脑组织轻微的器质性损伤,如妊娠期或产程中对脑的损伤,婴儿期脑部损伤或中毒(如产后过度吸氧); 2. 遗传; 3. 发育迟缓; 4. 家庭环境因素,如管教不严或过分溺爱; 5. 精神创伤; 6. 铅中毒; 7. 有人认为剖腹产的婴儿易发多动症等等。
儿童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症。他们往往有一些奇怪的动作,如挤眼、努嘴、点头、摇头、伸脖、抖手、踢脚、肢体躯干扭转、发出怪声或咒骂声。有人认为该病与脑部神经介质缺陷有关,但精神因素、躯体因素是抽动症常见的诱因,如受惊、局部炎症引起的不适。抽动儿童大多具有敏感、羞怯、孤僻、易兴奋、多动的性格特征,还常常伴有夜惊、遗尿、口吃。得了抽动症,首先家长要知道这是一种病态,切莫责怪孩子,饮食方面可多给一些含钙多的食品。
儿童多动症、抽动症,二者中医发病机理高度同源 , 皆系先天肾元不足、水不涵木、肝风内动所引起,故属于同病异象、异象同治的范畴,从表现上,大多数病发儿童既多动,又抽动,一般发病于 18 岁以下,多有轻微脑功能障碍,动作过多,伸头缩脑,站无站相,坐无坐相,或频繁眨眼,转眼吐舌,走路时频繁回顾,甚者秽语不休。因为病因相同,所以中医处方原则一致。故我们并不主张将二者分开,而是将二者统称为多动症,以下对于抽动症这一概念不再提及。
目前,对于儿童多动症(含抽动症,下同)是否给予治疗,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多动症不是病,它只是一系列表现的集合,长大后这些毛病会自愈。但事实上,未经治疗的多动症患者,长大后仍有 30% 的患者不能自愈;不管是未能自愈的,还是已经自愈的,由于他们幼年丧失了好好学习的机会,丧失了建立健全的人格的机会,他们长大后往往属于低学历人群,脾性玩劣,人格不健全,社会交往能力极度欠缺,信用意识欠缺(如借钱不还),而且容易冲动,犯罪机率高于正常人群,让家长遗恨终生。即便是单纯的抽动的患者,也仍有为数不少的患者未能自愈,有的甚至会加重,从而给社交、工作带来不便。另一种观点认为儿童多动症是世界性难题,有的人惊呼走遍世界也难以找到好的治疗方法。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一般有行为治疗, 西药治疗 ,中药治疗 ,中医的理疗、针灸、按摩。行为治疗,是先列举出患者的主要症状,运用奖惩,先纠正容易纠正的行为,然后依次。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的种类、剂量及时间都应由专家指导,密切观察,因人而宜。目前市场上还有林林总总的以排铅为宣传点的保健食品,有的还有国药准字。对于这些疗法的疗效评价,广大患者的家长们反映等等不一。疗效比较显著、操作比较安全的是按摩自然疗法,家长也可以学会,用于居家护理,收效很令人满意。如果坚持得好,一般 15 天就会观察到改善, 1—3 个月可取得明显的疗效甚至治愈。当然,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治愈评价标准,我们要想判断孩子的病情有没有改善,应该充分观察孩子的表现有哪些好的变化,学习成绩是否有进步,听听老师的评价、周围人群的评价。从一般规律而言,年龄越小,原来病情越轻微,其见效越快,改善乃至治愈的速度也越快。
我们无意贬低其他疗法,但是建议家长选择疗法要考虑两大因素: 1. 安全性,有无副作用。 2. 见效的快慢。对精神类的、镇静类的药物建议慎重考虑。如果长期服用汤剂,严重影响了孩子的食欲、消化、吸收、成长,家长就得转变思路。如果选用某种疗法,虽然见效,但见效太慢,则可能把相应几年的关键学习期错过,孩子病愈后学习基础差,可能会给以后的学习造成压力,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也要转变思路。
二 、儿童多动症的按摩自然疗法
儿童多动症的按摩自然疗法,是指通过体表对经络穴位进行按摩刺激,调整多动抽动儿童的五脏六腑、阴阳平衡,恢复他们的正常发育,使其多动抽动征象逐步消失。该疗法与吃药、打针、针灸等疗法相比,具有收效好、易于掌握、简便易行、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
济宁市盲人按摩医院
事业单位证书:事证第137080000060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PDY91005637080211A2241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红星中路小教场街10号,从火车站、汽车南站坐15路或从汽车北站坐26路,到市政府下车,由社会福利院向南走50米路西院内一楼西首。
电话:0537-2202502(正常班); 2126910(24小时)
电邮:ybm@kids-adhd.com
联系人:岳宝明
MSN:ybm05372126910@hotmail.com
QQ:438051938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hacke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