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远教育怎么样
学校很差科信教育。我是那里的员工。校长姓郭。是个公务员。公务员白天不上班,出来自己开培训学校。哈尔滨师大博远简直太差了。就没有有关部门管吗?员工过年的法定假日工资不给开。说老师是师大附中的,其实都是外聘的大学生。
什么是“苏式教育”
“苏式教育”就是苏州教育模式。苏州不仅有深厚的教育历史传统,也有丰富的教育历史资源。在全国不同文化区域中,苏州教育有着鲜明的特点。
第一是“重仁”。从精神层面来看,苏州历史上是出产精神的。比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说范仲淹是1000年前,是中古时期的;那么顾炎武是300多年前的,属于是近古时期。如果我们再往上古时期看,就不得不说常熟的言偃,他是孔子唯一的江南学生。有人说《礼记》的《礼运》中的话,未必是孔子说的,是言偃的弟子传下来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更说明孔子关于仁爱的思想和言偃有关系,所以说苏州是出精神的。
第二是“崇文”。我做过一些科举制度的研究,整个1300年的科举时代,大概产生的进士是10万人。今天的苏州地区估算一下有3000多人,意味着1/30。1300年产生的文科状元近600人,武状元110多人。今天的苏州的地区大概是45人,这是一个很厉害的数字。其实,最早的状元是都出现在中原地区,苏州地区出状元相对晚,是后起之秀。所以说,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出了这么多的状元并不是偶然的。其根源和苏州2000多年始终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是有关系的。
第三是“经世”。苏州教育始终是和时代发展的脉搏联系在一起的。我主持过一个课题《教育家的成长之路》。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个教育家涌现的时代,第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个是两宋时期,第三个就是中国的近代。三个教育家的涌现时期,都和苏州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言偃。到了宋代,就不得不提到范仲淹和胡瑗。再看近代,冯桂芬就是一位很有分量的教育家。他1861年写成的《校邠庐抗议》,堪称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本改革中国教育和社会的一本书。教育家王韬科信教育、叶圣陶等也是苏州人。还有一个教育家俞子夷也是苏州人,他积极实践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并开展了自学辅导和弹性升留级、设计学习、单班复式教学等实验,对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等制度的创立贡献极大。还有祖籍太仓的俞庆棠,也是一位著名教育家,她倡导的民众教育由江苏推广到全国,被誉为“民众教育的保姆”。苏州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出教育家,都是能开风气之先的,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第四是“有容”。春秋时期,泰伯奔吴使苏州成为农耕文化和水文化的交汇之地;近代,被称为上海后花园的苏州又成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接的边缘。因此,苏州这个城市的骨子里有很强的包容性、开放性。苏州的“吴侬软语”是柔的体现,苏州的干将莫邪宝剑又是刚的体现,还是很有张力的。我斟酌过“有容”这个词,“有容”使我们更容易联想到有容乃大。“有容”从词性上来说,“有”是动词,和我前面提的“重仁”、“崇文”、“经世”是一致的。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hacke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