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上来讲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对人创造力的影响、开发和培育的活动,主要是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从狭义上来讲,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保持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兴趣,逐步培养一种批判性、发散性和质疑性的思维品质。
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现阶段将创新教育纳人国家创新体系中,把培养创新人才视为关乎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兴衰存亡的大事。教育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于教育的理论、思想、方法、目标、内容、体制和机制等的创新,其重点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统称教育创新。
进行教育创新,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
少先队教育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创新体系的基本环 节创新教育。少先队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使少先队组织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育
特点创新教育,决定在创新教育中具有鲜明的教育优势,同时也为少先队组织 进行创新教育提供了保障。
(1) 活动性。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
少先队教育的主渠道是针对 实际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
在活动中得以实现的。创造个性的优化与重组也是在活动中得以形 成与表现的。因此,创造性实践教育活动对培养队员的创新意识、创 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技能等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少先队创造
能力的培养应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核心。
(2) 课余性。少先队教育活动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教育家陶行 知先生主张,要培养少先队员的创造能力,必须使少先队员从狭小的 学校圈子和书本中走出来,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 和空间。让队员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给他们更大的活动空间,让他
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一试身手。
这样,队员可以自愿参加,自主活动, 不受法定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束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和压力, 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创新,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益。
(3) 自主性。自主是少先队教育的根本。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 的组织,应该让队员们在自己的组织里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
己,自己解放自己,培养自主精神。
队员们的自主性如何可以直接检 验少先队教育的质量。自主性的标准是看队员在队的工作和教育中 是否真正成为主人,是否真正说话算数,是否能在少先队内找到自己
的位置,是否能把少先队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了自主精神,队 员就得到了彻底“解放”,就具备了大胆创新的条件。
(4) 趣味性。趣味性是少先队教育的优势。少先队教育一贯从少 先队员心理特点出发,尊重他们喜新好奇的心理特点。“喜”和“好”就
是兴趣,“新”和“奇”就是趣味性。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可以吸引队员 积极参与,激发队员努力学习创新的兴趣。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hacke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