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育活动。
教育是作为“主体人”的发展,而不是作为“手段”的发展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是实践活动,教育过程是教育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育活动。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双主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提高和发展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使学生逐步地由自由人转变为社会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是发展和转变的主体,承认并尊重学生这个“主体人”,是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得到发展的前提。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发展是通过自我设计、自我构建、自我努力实现的。只有同时把自己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解决自己主观世界的各种矛盾,它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如果我们把人作为纯粹的客体来对待,就不是在发展主体的人,而是在发展“生产手段”。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立身为人、成长成才的必备品质。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既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对于维护校园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提前将此项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集中力量深入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形成有广度、有深度、有社会影响力的宣传声势,构建以诚信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
2、 各高校应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班级建设、社会实践、“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等活动,通过举办图片展、知识竞赛、舞台剧、征文、演讲、评选诚信自强之星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及其他资助政策,普及征信、金融等相关知识,宣讲诚实守信事迹,倡导契约精神,促使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及时履行国家助学贷款合同,有效地将诚信教育转化为大学生自觉的素养与行为。我知道所以你知道!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hacke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