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北麓,汉水之南,镶嵌着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湖北省十堰市。这里是武汉十堰市教育局、重庆、西安、郑州四大中心城市的交汇处,十堰市财贸信息技术学校坐落于该市的中心,她是十堰市唯一的一所全日制财经类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是十堰市经济管理干部培训中心。
学校创办于1965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十堰市教育局。现在校中职生2000余人,大专以上学历在校生543人。生源涵盖湖北、陕西、河南、贵州、福建、安徽、江苏等省。学校是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指定的OSTA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确定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学校,2002年被十堰市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全市青少年网络教育培训基地,曾先后荣获省级安全文明校园、五四红旗团委、花园式学校;市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中职招生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安置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十万余平方米(156.11亩) , 建筑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十堰市教育局。具有现代气息的教学楼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群,根据教学需要,建有功能完备的教室和实验室。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学生生活及文体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学生宿舍基本实现公寓化管理,学生食堂达到省级标准,学校拥有标准化的田径运动场及多功能的学生文体活动场所。近年来,学校以创建园林式校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为目标,科学规划,加速美化校园,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各式花园亭台风格各异,将校园装点得雅致而充满生机。
学校现有教师13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40人、中级职称90余人、实验实习指导教师1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0人。学校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在教育部新专业设置目录的指导下,结合建校以来形成的会计与计算机专业的办学优势,着力开发适应社会就业急需的新专业。经过不断地调整,实现了传统的单一财经类专业向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为主、财经类、商贸与服务类、社会公共事务类专业并存的复合型专业的顺利过渡,学校具备开设4大类20多个专业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初步形成了本区域财经类专业和信息技术类专业办学的显著优势。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信息管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工程、电子商务以及英语与信息技术双特色等专业是我校目前极具时代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专业,这些专业倍受学生和用人单位青睐,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员保障。学校定位于以中职教育为主,适度发展成人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立足十堰,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省市,培养品学兼优、基础宽厚、专业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适用型、技能型劳动者。
学校认真开展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监控,通过建立和执行教学工作例会制度、课堂检查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校-科-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及质量评价体系;为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功在课前,效在课中"的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考核,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积极推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改进教学效果的检查方式,实施考试、考查、考核、鉴定相结合的成绩考核机制,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坚持把教学评价和考试着力点放在突出学生技能培养、促进学生技能提高上。
学校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手段的普及和应用,建成了性能优良的电教系统,有线电视网、主干为100M的校园网覆盖全校,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建立了9个多媒体教室,2个多功能语音教室,3个计算机网络室和6个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目前,部分教室配置了电动影幕、幻灯机和投影仪等电教器材;每个教室均装有闭路电视系统,50%以上的课程实现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得到了较快的普及和运用。定期举行课件设计和多媒体教学评比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电化教学。
学校高度重视实验(训)设施建设,建有会计模拟实验室、点钞及珠算训练室、餐饮旅游模拟训练室、计算机组装(网)实习室、营销模拟训练室、模拟法庭、形体礼仪训练室,满足各专业实验(训)需要。学校建有独立馆舍的图书大楼,藏书近二十余万册,设有4个阅览室,订有期刊300余种,配有电子检索系统并与校园网连接。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四万名中等经济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财经工作者,为十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学校提出"内抓质量、外树形象"的工作总思路,先后承办了经济管理干部培训、公务员、技术人员计算机培训等社会培训任务;开展经贸类、计算机类技能证书短期培训教育;开拓继续教育市场,推动了全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为适应山区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服务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对初级人才和中高级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架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桥梁,近年来,我校着力构建成人教育,先后与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湖北工学院联合办班,实现专、本、研一体化办学格局。2000年以来,为十堰地区培训10000人次。经过多年来的努力,被市教育局授予的"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
学校十分注重对特困生的资助活动。建有一套完善的奖、助、勤资助体系。学校设有奖学金、"阳光"助学基金、勤工助学岗位、特困补助及部分减免等,确保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失学、辍学。
学校在创办办学新特色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招生、升学、就业各项方针、政策及措施,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以"招、管、教、荐"为工作重点,以"中职学校好去处、就业升学两条路"为宣传理念,以"办学水平高不高,要看''出路''好不好"为办学评价理念,狠抓就业、升学,拓宽毕业生出路,较好地解决学生的毕业去向,以扩大"出口"、拉动"进口",营造就业、升学的两个优势。
学校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按照"5+1"学期课时分配比例组织教学,加大学生初次就业实用课程的比重。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程度及未来就业需要,确定技能训练项目,推行技能动态达标考核,进一步完善技能课教学大纲和技能达标标准。
学校对每个学生实行"七好三优双证"具体培养形式,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重制度。学校分别与教育主管部门、劳动保障主管部门进行联系协调,拓宽行业鉴定渠道,并按行业标准组织教学、训练、考证,实现学生毕业有两个以上技能证书。现经有关部门批准学校可为毕业生开办的职业证书有会计证、会计电算化证、计算机等级证、珠算技术等级证、企业经营管理员资格证、推(外)销员资格证、餐饮服务等级证、导游证书等。真正做"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十五"期间,学校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管理、提高质量、不断创新办学特色,努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该信息出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hacke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