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教育:婴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什么特别的要求

原创 hacker  2021-06-21 03:04  阅读 282 次浏览 次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5)表面性;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婴幼儿教育,往往;由于幼儿的思维只是从事物的表面出发,不能反映事物;(6)固定性;幼儿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上述这些特点都是幼儿思维具体性和形象性的不同表现;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发展最主要的特征;二、幼儿的概念、判断与推理的发展;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

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他们赋予小动物或玩具以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和它们说话,把它们当作好朋友。如他们认为太阳公公能看见小朋友们在玩。他们还提出许多拟人化的问题,如“风是车轮放出来的吗 ? ”等。
(5) 表面性
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质联系。比如,一个 5 岁的孩子注视着阿姨给小婴儿喂奶,看到奶水从阿姨的乳房里流出来,他认真地问:“阿姨,那里面也有咖啡吗 ? ”
由于幼儿的思维只是从事物的表面出发,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幼儿思维常常具有片面性。如,给幼儿出示两个一样大小的橡皮泥球,让幼儿确认它们是一样大小的。然后,老师把其中的一个泥球变成长条。这时,幼儿就认为这两块橡皮泥不一样多了。
(6) 固定性
幼儿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认死理”,比如在美工活动中,小朋友都在等着教师发剪刀,可是发到中途剪刀发完了,教师又去拿。另一位老师给他们拿手工区的剪刀,他们说什么都不肯要。这时他们的老师回来说:“没有剪刀了,你们就使手工区的吧 ! ”,可是这几个小朋友仍然不愿意用手工区的剪刀。
上述这些特点都是幼儿思维具体性和形象性的不同表现。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发展最主要的特征。这种特征在幼儿各种思维活动中都有表现。但是在不同的年龄,表现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二、幼儿的概念、判断与推理的发展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幼儿思维基本形式的发展特点也体现出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1 .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的、具体的,有关熟悉的物体和动作的,如鞋子、帽子、电视、汽车,走、跑、拿、举起等。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晚期还可以掌握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团结、勇敢、礼貌等。幼儿所掌握的概念还不太稳定,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些人通过下定义方式来研究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他们发现:
幼儿初期,幼儿所掌握的实物概念主要是他们熟悉的事物。给物体下定义多属直指型。如问幼儿“什么是狗 ? ”,他就会指着画上的或玩具说“这是狗 ! ”。
幼儿中期,幼儿已能在掌握事物某些比较突出的特征,由此获得事物的概念。他们给物体下定义多属列举型。
这时幼儿对上面的问题就会回答:“狗有四条腿,还长着毛呢 ! 看见小花猫就汪汪叫。”
幼儿晚期,幼儿开始初涉掌握某一实物的较为本质特征,如功用的特征,或若干特征的总和。他们给物体下定义多为功用型。但仍有对事物的描述。他们对上面的问题会回答:“狗是看门的”,“狗还可以帮人打猎”,“狗也是动物”,“狼狗最厉害”等。
此外,幼儿掌握空间概念和数概念都晚于实物概念,而且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2 .幼儿对事物判断、推理的特点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常表现为在判断事物时从事物外在或表面的特点出发。如:
幼儿对事物的判断、推理往往不合逻辑。
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如让幼儿比较三支铅笔,问幼儿“为什么第一支和第三支比第二支长 ? ”,不少幼儿会回答说:“因为它是黄的,我妈那天还给我削铅笔呢 ! ”。
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推理的依据。
幼儿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时,常以自己的感受或经历过的事情为依据,例如,问一个中班幼儿“为什么皮球会滚下来呢 ?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说:“因为它不愿意呆在椅子上。” 5 岁左右的幼儿在回答“大红旗多还是小红旗多”的问题时,说“小红旗多,因为小红旗可以剪好多,大红旗费纸,就剪得少”。
三、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幼儿理解事物的水平不高,不深刻,常受外部条件的限制。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年龄越小的幼儿,这个特点表现越明显。如让幼儿看一幅图,幼儿初期的孩子常常看到的只是个别的人或物。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如幼儿在听故事时,常需要有图形或实物来辅助,或者依靠生动的语言引起头脑中的事物形象来帮助理解。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如一个小朋友想上厕所,其他幼儿也要去,教师生气地说“去,去,去,都去 ! ”,这时幼儿根本不理解教师的意思,反而高高兴兴地一拥而去了。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幼儿的理解特点,幼儿不能理解反话中的内部含义。要坚持正面教育,要多结合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帮助幼儿去理解和作出判断。
充分了解幼儿思维方式与成人的区别,以及偶尔思维活动的主要特征后,我们才能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真正理解幼儿,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思考与活动
一、活动设计
1. 请以“多彩的秋天”为内容写一个 300 字左右的教学活动设计。 其中,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 活动延伸 、 活动评价 。
2. 请在活动设计后写出教学活动设计体现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哪些理念。
3. 请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标出每个教学环节体现了“三性并茂”教育理念的哪些方面。
二、教育反思
1. 请介绍一种你最近了解到的现代教育理念。
2. 结合这一教育理念想一想,自己的日常教育行为中哪些是符合理念的,哪些还需要改进。

本文地址:http://fzjhjy.cn/2797.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衡水金卷的公众号,公众号:aiboke112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hacke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