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训练10分钟婴幼儿教育,新生婴儿早教育
新生婴儿的早期教育值得重视。父母应根据婴儿的情况每天进行10分钟教育训练,具体的要求是:
①视觉训练。用一个红球放在婴儿眼前,引起婴儿的注意,并慢慢移动,使婴儿的两眼随着红球移动的方向转动。
②听觉训练。用摇鼓或铃在婴儿耳边轻轻摇动,婴儿听到铃声会转向铃声方向。
③触觉训练。当母亲的乳头触及婴儿的嘴唇,婴儿会做出吮吸的动作。抚摸婴儿的皮肤,婴儿会露出舒适的微笑。
④发音训练。要经常和婴儿讲话,虽然婴儿听不懂,但听到父母的讲话声、笑声,婴儿会感到舒适、愉快。
⑤抓握训练,把有柄的玩具塞在婴儿手中,让婴儿练习抓握。
⑥动作训练。洗澡后,室温保持在27度,给婴儿做被动操,使婴儿手足运动2—3分钟,有时也可训练婴儿俯卧,使其抬头,但时间只能在几秒钟之内。
去这里看看
^_^
早期教育是指比常规教育时间提早一点实施的教育。早期教育能造就人才婴幼儿教育,关键在于激发儿童的潜在能力。然而潜在能力是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的。比如生下来具有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就是说,教育要越早越好,早期教育实施的越晚,儿童生下来所具有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的比例就越少。
人一生中学习潜力最大的时期不在大学,也不在幼儿时期,必须从0岁开始就进行适当的训练。人具有发展各种心理能力的可能性,但发展并不等速,且有着不同的关键时期。人的心理发展关键期多处于儿童时期,如语言学习最佳时期在5岁前,学习乐器的关键期在4-5岁,优秀的品德亦应从早期开始熏陶。若能配合最佳时期的教育,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错过关键期,就会失去发展能力的机会。
目前,早期教育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因为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婴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的智能发育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有惊人的学习潜力,而且具有一定的关键期或敏感期。不失时机地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小儿智力和潜能,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和出众。无数事实证明,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比不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更聪明、更健康,日后的成长也更快乐。
智能发育水平
(1)运动新生儿不能随意运动,多是些不规则、不协调的动作,不能改变自己身体的位置。仰卧时头转向一侧占优势,以颈直反射姿势为主。俯卧位时肩部高耸,两膝关节屈曲,两腿蜷缩在下方。头转向一侧,脸贴在床面上。有时面部会刚好能离开床面,小儿手臂放在胸下不动,两腿有时会做交替蠕动。坐位时,拉腕坐起,小儿头向前倾,下颏靠近胸部,背弯曲呈“C”形。孩子手经常呈握拳状,物体塞到手中能短暂地留握手中。俯位悬空时,用手托起孩子的胸腹部,头及下肢经常下垂到躯干的水平以下,呈倒“U”形。握住孩子腋下将其直立双足踩在桌面上,引起下肢屈曲然后伸直,类似踏步的动作向前迈步。
(2)知觉开始出现手眼协调,眼随水平移动的物体在90度内转动;最佳注视距离为15-25厘米,太近或太远均看不清。听觉发育能分辨出“巴、爬”两个音节的微小差别。
(3)认知喜欢反复做一种偶然做出的动作,并自得其乐。
(4)语言能发出不规则的音节,当母亲与孩子谈话时,孩子能注视母亲的面孔,停止啼哭,有时能上、下点头。能用哭声表示一种身体状态,成为引起大人注意的手段。
(5)社会交往能力面部表情开始生动活泼,看到人时会对人笑。
记忆力
记忆是指人们将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情保存在大脑中。孩子在很早时就有记忆力,新生儿最早的记忆是妈妈抱着吃奶的姿势,反复多次的固定姿势,使孩子记住只要饥饿时就啼哭,当妈妈抱起来吃奶姿势,孩子立即就会停止啼哭。出生后孩子在不断适应外界生活时,会记住许多事情,并开始形成一些习惯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hacke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