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杨慎,幼时人称“神童”,24岁中状元,最终为何死于戌所?
杨慎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四川新都人,出身显宦家庭,父亲杨廷和是两朝宰相,颇有政声,当时的杨氏一门出了7个进士,4个举人,堪称为世代书香,杨慎是杨廷和夫妇的长子,从小在家里耳读目染,展现出了优异的才华,7岁时读书能过目不忘,11岁能作诗赋,12岁能将《易经》倒背如流,他的诗文出色,还受到了当朝帝师李东阳的关注,赞其“不减唐宋”,也有人称他为“杨门贾谊”,杨慎在少年时代展现出来的天资,被冠以“神童”称号。
杨慎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明朝大文豪,明代三才子之首。
为了让儿子早见世面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杨慎17岁时作科举主考官的父亲已带他过去考场,2年后以第三名拿下举人,1511年23岁的杨慎被点为状元,而且他是有明一代,四川地区唯一的状元。杨慎中状元后就任翰林院编修和紧筵讲官,那时候谓一路春风,当时的张璁只是平庸之辈,刚混到个“观政进士”。可是历史就爱作弄人,当年地位、声望、才华完全不对等的两人,几年后的“大礼议之争”,张璁位居首辅,杨慎却跌下神坛从此蹉跎了一辈子。
杨慎,号升庵,后人修有杨升庵祠纪念。
大礼议之争,明代一个很复杂的政治事件,影响很大,明武宗玩水差点淹死,不久嗝屁,没有后代,把自己堂弟弄来当皇帝,也就是嘉靖,根据皇统规则,嘉靖是兄终弟及继位,要认明孝宗为皇父,自己的生父只能称皇叔父,嘉靖不干,只认自己父亲,并把自己父亲兴献王加封为兴献帝,并上庙号睿宗,他认为只要自己父亲是皇帝了,自己就继承皇统了,这招来了满朝大臣的反对,其中以杨廷和、杨慎、毛澄反对的最厉害,支持嘉靖的以张璁、桂萼等。
黄娥,工部尚书黄珂之女,杨慎妻子,才女,杨慎被贬后,两人从此天各一方,有《杨夫人乐府》存世。
这不是大臣之间的斗争,而是大臣与皇帝的斗争,结是可想而知,反对大臣完败,杨廷和被罢官,削职为民,毛澄被气死了,杨慎被贬云南永昌,永不叙用,一起被贬的官员达180名,这个结果还是好的,当时朝廷共有134人下狱,有86人被停职,有18人被当场打屁股打死,杨慎被贬已经很幸运了,那年他37岁,从此杨慎只能在云南待着,偶尔才准予回四川探亲,那时候不断有人奏请赦免杨慎,都被嘉靖拒绝。
杨慎在云南度过了36年的“待罪”生活,死后回葬故里。
嘉靖十六年大赦天下,因大礼议之争被贬的官员,有142人获赦,杨慎等人不在名单之列,明律又规定被贬之人60岁可以返乡,唯独杨慎不行,可见嘉靖对其恨之入骨,而杨慎在云南一边传播中原文化,一边著书,留下了丰富的著述数百种,《明史》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公元1559年,杨慎老死于戍所,享年72岁,地方官为其殡殓,还葬四川新都杨氏墓园。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hacke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