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 5-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包括数学、英语和科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人教版的。
人教版即人教版的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
“人教版”一般是就教科书意义而言的,是相对于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而言的。如长春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长春版”、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粤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称为“沪教版”。可见所谓“人教”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所谓“版”指的是教科书版本,而非“出版社”的“版”。 因此,“人教版”指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版本。比如我国中小学教育辅导报刊中,《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学苑新报》等均有着不同版本的教辅报纸,诸如人教大纲版、人教新课标版等。这两个版本名称均是配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的报纸,是新课改前后的版本名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前者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者便统一称为人教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体目标”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得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体会代数表示运算和几何直观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了解数据和随机现象,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和随机观念。
*在参与观察、实验、蔡祥、郑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组织和教学活动中,应同时兼顾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hacker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